唐朝被谁灭的(突厥是怎样灭亡的)

1. 唐朝被谁灭的,突厥是怎样灭亡的?

谢邀:

突厥汗国(552年~654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

blob.png

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4年亡于唐。

682年后突厥复国,至745年为回纥汗国所灭,东西突厥前后共立国168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blob.png

历史

第一汗国

突厥汗国的缔造者阿史那土门原是突厥部落的酋长(土门,Tüm?n,万人长之意),他的部族经常为柔然汗国提供铁器制品。

546年,高车国残余欲击柔然,被阿史那土门率众打败,土门自恃有功于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阿那瓌可汗怒言辱骂土门:“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见中国《周书》50卷,突厥传)土门便转向西魏政权(鲜卑血统)求婚,西魏把长乐公主嫁给了他,从此,突厥部落便开始对柔然的战争,并于552年颠覆了柔然汗国。

阿那瓌自杀后,土门自称“伊利可汗”(Il qagan ,盟主或国王之意)。

553年,伊利可汗死,两儿科罗、燕都相继立,其中燕都号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茹(柔然)灭之”(指灭柔然残余),“又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周书·突厥传》和《隋书·突厥传》)。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以东蒙古草原诸族。而他们的叔叔,莫贺咄叶护(叶护为突厥高爵),即在突厥汗国分裂后被尊为室点密可汗(瑟帝米可汗Ist?mi qagan )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则开拓了西域和中亚。这样,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疑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沙漠,北海指贝加尔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国的牙庭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tük?n)。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为牙庭设在应娑,其址约在焉耆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突厥人就建立了一个疆域超过一万华里的国家。这是讲突厥语的人颇自豪的一段历史。由于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个汗国在整个亚洲和东南欧洲的政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在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就离间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关系,并怂恿他们战争,结果,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在571 年起进行20 多年的战争。而在东亚,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隋帝国581年统一中国后,对突厥汗国采取分化离间兼以军事进攻等政策。

583 年,隋分军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个靠军事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强弱参差不齐,矛盾在铁腕政策下被压抑下来,随着对隋的军事行动的失利及隋的分化离间政策成功,突厥汗国最终分裂了(583 年)。此后,东西突厥的相继复兴,也没能恢复西到里海,东至小兴安岭的广阔疆土。

5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其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隋政府并迁其属于河套等地。

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在内乱中流亡中国青海,不知所终,至此,名震中亚、东罗马各国的西突厥也走向分解。

但是,政治势力的影响总是此消彼长,隋末年,炀帝治国穷兵黩武,东西两突厥便有东山再起之势。特别是东突厥,其始毕可汗竟把视察边防的隋炀帝围在雁门,幸得可贺敦(可汗妻的称号)义城公主(隋帝室女)说好话,得归。史称雁门事变。此后到唐统一,(东)突厥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强势军事集团。以致隋末乱世时的军阀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甚至李渊,这帮人为夺取中央政权都先后向(东)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求其军事援助。并且有人打着其名号招摇。

唐统一后,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便着手解决突厥,派李靖与张公谨领军北击。历二年(在630年),东突厥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间,沦为唐帝国的属国。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后,在611年由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乘中华大乱而组合起来,占有准噶尔盆地,东北至阿尔泰,东南到玉门,西北到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大片中亚土地。从太宗贞观十四年(640 年)起,太宗高宗父子二帝悉心经理西域。

唐军在659年斩真珠叶护于双河(新疆博乐),西突厥灭亡。

融入中国的突厥人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员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辽阔的中亚地区,阿史那土门的后裔们如阿史那献将军、阿史那昕将军及著名的阿史那社尔将军和其他军人一样,为保护中亚商道的安全,为保卫边疆人民的平静生活而驰骋在战场,他们都是那雄伟的中亚高原上的中国老兵。阿史那社尔和李世民的更有着超乎寻常的君臣情谊,太宗逝世后,将军竟自殉以“卫陵寝”。

blob.png

第二汗国

兴盛

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占领漠北的乌德鞬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杭爱山),重建突厥政权,即东突厥后汗国。次年进攻蔚州,击败唐军。此后连年侵犯唐朝边境,势力趋于壮大,乃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并得谋臣阿史德元珍,令之掌管兵马。此后,他东征契丹,北征九姓铁勒,并入犯中原,扩地甚多。

691年,骨咄禄死后,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为为可汗。

696年,武则天派阎知微册拜默啜为迁善可汗,默啜帮助武周攻击契丹李尽忠、孙万荣,获胜。武则天再派阎知微持节册默啜为特进、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698年九月,默啜率兵侵犯河北赵州、定州,掠男女八九万,重建东到渤海,西到天山的突厥帝国。

716年,拔曳固部落溃兵颉质略将默啜伏击斩杀,默啜的儿子拓西小可汗继立大可汗,骨咄禄的儿子阙特勤将其击杀。阙特勤奉兄长默棘连即位,称毗伽可汗。

安定

毗伽继位后,任用老臣暾欲谷为谋臣,招纳离散的部众,并于720年打败中国唐朝的征讨大军,重振突厥汗国。暾欲谷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不可为敌,毗伽遂在大胜之后向唐求和,“请父事天子”。727年,吐蕃约毗伽合攻唐朝,毗伽不但拒绝,还将这一情报及时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赞赏,两国遂建立良好关系,互相开展贸易。731年,阙特勤死,唐朝派专使吊唁,并派画师协助突厥立碑。

内乱

734年,毗伽为权臣梅录啜毒杀,在毒发之前成功复仇杀死梅录啜。其子伊然可汗继位。伊然可汗寻卒,弟登利可汗继位。登利可汗从叔二人,分典兵马,号左、右杀。登利可汗患两杀专权,与其母合谋,诱斩右杀,自统其众。741年七月,左杀判阙特勒兵攻杀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俄而被骨咄叶护所杀,更立其弟;寻又杀其弟,骨咄叶护自立为可汗。突厥进入全面崩溃阶段。唐玄宗以突厥内乱,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谕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742年八月,阿史那骨咄叶护可汗被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三部所杀,拔悉蜜酋长自立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自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共立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

灭亡

唐玄宗想招降乌苏米施可汗,可汗不理,唐玄宗派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联合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三部乌苏米施,击溃。744年八月,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蜜部所杀,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此时,回纥、葛逻禄共杀拔悉蜜颉跌伊施可汗。唐玄宗派王忠嗣出兵进攻突厥。745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击突厥白眉可汗,杀之,献于唐朝长安。后突厥灭亡,阿史那家族完全丧失了草原的统治。

疆域

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与薛延陀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后突厥帝国,最后在744年,后突厥帝国亡于回纥。

唐朝被谁灭的(突厥是怎样灭亡的)

2. 至关重要的相权是如何被皇权终结的?

中国封建历史自秦朝统一天下,建立皇帝制度之后,君主集权专制便开始了他的发展历程,贯穿两千多年直至清朝覆灭,而在秦朝至明初时期,相权也在中国封建政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相权在此期间是怎样由出现到结束的呢?

相权,即丞相的权力,丞相:封建时期的一种官职名称,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辅助皇帝总理政务,为百官之首。

《汉书》:丞相者,朕之肱骨,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新唐书》: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秦朝统一天下后,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一,替皇帝行百官之职,为百官之首,权力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秦朝二世而亡,丞相制度以及丞相权力在秦朝时期变化不大。

汉推翻秦朝之后,沿袭秦制,丞相制度也保留了下来,在西汉初期丞相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如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萧何、曹参、王陵都担任过丞相一职,他们敢于进谏,同时能够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掌握着任用官吏、处理朝议政事等大权,甚至还能参与立法、军事等重大事务的处理,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直至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亲政后,意识到了丞相的权力之大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独尊地位,于征和二年,颁布了诏令将丞相官府一分为二,实际上是从人数上削弱了丞相的权力,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在分丞相府之后,汉武帝又破格入用出生寒门的有才之士参与国家的重要决策之中,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这些职位虽然不如丞相尊高,但他们能伴君左右(如大名鼎鼎的卫青),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丞相的职权,而这些寒门之士组成了所谓的“中朝”,与三公九卿之“外朝”相应,组成了“中外朝制度”,以中朝制约外朝丞相的权力。

西汉中后期,尚书台成为皇帝“秘书”,绕过三公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空前提升,此时的尚书台总览朝政成为了实际上的丞相。相权又进一步被削弱。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丞相之权的尚书台在行政机构中独立成为中央行政的总机关,此时的尚书台已不再仅仅行使丞相之权了,尚书台的长官在法律上已确立为丞相之职,同时期中央又另设有中书令和门下省,二者长官都是任丞相之职,都是中央的办事机构。“三省制度”初成,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

隋朝时期天下一统,前朝的政治制度又被沿袭,三省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唐代隋之后,在三省制度的基础上又增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任宰相职,六部各设部长管理相应事务,六部的产生将尚书令(即宰相)之权进一步细分为六。尚书作为执行机构与负责决策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共同组成“三省六部制”。由于任三省六部职位繁杂,官员众多,相权的削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宋朝沿袭唐朝制度,宰相又有正副之分,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也称之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政知事”为副宰相。参政知事可设立多人,最多为四人,宰相之权又通过增加人数而得到分散。

元朝时期,三省制度被废除,只保留中书省作为行政中枢机构,中书省又设平章、参政、左右丞相用以行使宰相的职能。

明朝初期,官制主要沿袭前朝,但中书省只设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中书省的丞相胡惟庸被告谋反,朱元璋以“枉法诬贤”等罪名,将其处死,同时期也将沿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一并废除,胡惟庸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丞相,相权最终被皇权终结!

3. 唐朝能否抗衡成吉思汗?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问题,因为历史早就给了答案。

因为在唐朝身边,而且是唐朝政治中枢很近的地方,兵力投放远比远征高句丽和漠北更容易的地方,崛起了一个大帝国,其政治结构和经济管理制度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颇为相近,而在本部兵力上,又差相仿佛,在军事技术上则都吸收了汉地和中亚的诸多先进成果,这个帝国,就是吐蕃。

其实,由于咱们历史课本的讲述方式,很多人只知道文成公主入藏的“团结”,却不知道吐蕃帝国在唐太宗朝之后一直是唐朝最大、最恐怖的边患,甚至曾经打进过长安。

而吐蕃和唐朝的“抗衡”,我们看看图如何:

这是隋朝时候的疆域形势。

看看唐前期,天可汗多厉害,北方草原都纳入了羁縻统治体系里,不对啊,怎么吐蕃比隋朝时候多了一块呢?原来吐谷浑被唐朝灭亡了,但是青海湖附近最好的地方被吐蕃吃了哦。

后突厥复国了,唐朝和吐蕃的边界却在向唐朝内部移动哦,这个图里画得没那么细,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的时代,河西、陇右虽然没有大片大片地丢,边界线却在一点点向内移动。

到了唐代后期,吐蕃也开始内乱了,打得一塌糊涂,竟然还在按着唐朝在地上摩擦,河西、陇右大面积失守,西域丢了个精光。

看看这个更细致的图,吐蕃境内里面点点的那些城市,原来都是唐朝的州郡哦,竟然都被吐蕃吃进去了。

这些图,其实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不过很多人对于历史的态度是,我愿意相信的才是真相,我不愿意相信的就是放屁,所以拿出了很多他们理解的战争侧面的信息,我就来谈谈军事。

实事求是地讲,大唐帝国虽然疆域和人口都非常之大,对于吐蕃帝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然,对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更有优势,但是,唐朝是一个律令制帝国,他的管理体系不像秦帝国,是纯军事导向的,而是为了长治久安而建构的一个组织,面向平时生存的内部利益妥协性组织,有个词也叫“内卷化”组织。

虽然大唐初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将大量土地和民族纳入了自己的“朝贡秩序”之内,却不代表说唐朝真的能够从这些扩张中获得突破性的国力提升,有人说什么城傍部落之类的,他们的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根本就不可能作为唐朝征战的主力,还是得靠本部输血。

而可以拿来长期“输血”的资源,对于一个“非军事化”的组织而言,就是“失血”和“浪费”,并一步步击碎自己本部国内的稳定结构,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以及日后的长期藩镇割据,本质上,都是原本的稳定结构不断“输血”造成的坍塌,而新的组织结构又迟迟不能建立。

直白地说,唐玄宗时代的边疆军事化,已经是他的王朝所能接受的极限,不要说更进一步,就算是长期持续下去,也会面临统一帝国无法维持统一局面的危机,而这个时候,唐朝不过只有中央军12万,以及节度使边兵49万人。

所以,咱们不用想什么别的道理,只要成吉思汗做得不比历史上吐蕃差,他和他的帝国就能坐视唐帝国的崩溃,并在这种崩溃之中,使用他们远比吐蕃人更强大的军事技术,以及更残忍的统治手段,打败唐朝。

事实上,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开始了扩张战争,忽必烈1279年完成对南宋的追逐,中间经历了73年的战争,蒙古帝国还是挺能熬的,如果再加上元朝的几十年,唐朝和他比,谁更能消耗下去,恐怕还真不一定。

4. 为什么唐朝祸害华夏二百多年?

祸害一词不妥,但从安史之乱到宋朝的建立,这段长达两百年的历史时期确实对后来的中国影响深远。

关于这一转变,史学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唐宋变革论”。

唐宋两朝的气质差异很大,唐朝阳刚,宋朝阴柔;唐朝豪迈,宋朝婉约;唐朝开拓进取,宋朝内敛守成;唐朝对外来文化,无论来自印度还是波斯都有包容吸收的气度;宋朝则恪守“华夷之辨”,越来越将自身缩在了一个画地为牢的笼子里。

为何会这样?宋朝肯定不是一下子变成这样的,赵匡胤也确实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华夏族的民族性格,而这一漫长的转变历程便始于安史之乱。

1,唐之变弱,源自藩镇割据;唐能续命150年,也是因为藩镇割据。

开疆拓土,必然需要守卫边疆,这便是节度使的由来。唐玄宗李隆基之时,天下已有十大节度使,安禄山独占其三,号称东北三师(平卢、范阳、河东),安禄山敢于造反的底气就在这里。

安史之乱,并由此而导致的全国性设置节度使,彻底削弱了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这是唐朝后期国力孱弱的原因。

但唐朝并没有灭亡,原因便是藩镇之间的制衡;同时藩镇本身军力强大,甚至独自也能抗衡周边的游牧民族,又避免了唐朝亡于异族之手的可能。

于是,地方藩镇势力做大,最终在黄巢起义后正式形成了藩镇割据之局。

2,如何对待胡人?又如何改变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的局面?

唐朝后期的150年,其实就是一个由对外扩张向更注重自身的转变的过程。

唐朝前期的边将多胡人,而胡人掌握兵权最终引起了安史之乱。于是唐朝内部开始反思,并由此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

韩愈,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其主张恢复儒家道统,改变自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佛、道占据主流的局面,这便是后来宋朝新儒家――“理学”思想的由来。

此后,华夷之辨成为主流,唐朝前期的开放之心不再有。

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这是唐末五代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宋朝想到了科举,想到了由此产生的以文抑武,并最终形成了文官集团。

汉唐以军功为荣,从宋朝开始当兵变成了一种耻辱,“好男不当兵”,这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

3,宋朝的种种转变,都可以从唐末找到诱因。那么,便可以由此归因于唐朝的“祸害”吗?

显然不能,因为每一个朝代否建立在前朝的基础之上。

唐朝在彻底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乱世之后将国力推向了巅峰,而宋朝却只能在唐末的基础上画地为牢。

即使我们不拿唐朝对比,以同样以文抑武的明朝来对比,宋朝也不是到了只能守的地步。

所以,宋朝的问题确实由唐末所产生,但最终依然是自身所造成的。怪唐朝“祸害”,只不过想找一个替罪羊而已,跟宋朝没有燕云十六州,没有马所以打不赢是一个论调。

5. 历史上的唐朝为何兴起后衰落?

大唐历经289年,经历了发展,兴起,衰落,灭亡几个阶段。

前期兴盛的原因主要有:

1 唐太宗扫平诸侯,一统天下,又打败突厥,扫除外患,为社会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2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如鼓励耕种,抑制土地兼并,并发展科举,使大唐人才济济。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武周之治”,在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极致,经济实力增强,国力鼎盛。

3前期政治清明,太宗广开言路,君臣一心,能臣辈出,使大唐国力逐步增强。

4大唐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外来学习的遣唐使众多,由于国力强盛,臣服的藩属国数不胜数,国际影响空前强大。

后期衰落的原因是

1均田制破坏,府兵制瓦解,取而代之的募兵制又使得藩镇实力过大,掌握着国家大多数军队,地方强于中央,是使大唐衰落的根本原因。

2玄宗皇帝后期不理朝政,沉迷酒色,宰相杨国忠与地方势力代表安禄山不和,使得安禄山过早发动兵变,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由盛转衰。

3玄宗皇帝军事上的胡乱指挥,使得叛军接连胜利,后期剿灭叛军不彻底,河北三镇依然与中央作对,藩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4后期统治者宠幸宦官,使得朝政败坏,宦官实力强大,外来民族的入侵,如吐噃,使得唐朝面积近一步缩小。

5农民起义频繁,黄巢起义的镇压,使得藩镇实力进一步扩大,最终地方实力派军阀朱温杀死了唐朝昭宗皇帝,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史。

6. 宋朝经济科技远超唐朝?

后世评价中国王朝强汉、盛唐、富宋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当中,宋朝的经济文化算是最为发达的。

根据史书记载,自宋太祖时代开始铸币的数目到了每年500万的数量,其两年的铸币数目就要超过400年后,明朝276年所筑造的总和。

另外,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在宋朝唐宋八大家也有六位在宋朝,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经济发达的王朝,却总是被外族所欺凌呢?

第一个方面宋朝的国策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的方式,建立了宋朝,由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导致了盛汤的灭亡唐宋期间的五代十国短短几十年却换了十几个皇帝,平均每四年一个皇帝,

所以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擅权建立重文轻武的国策

赵匡胤自己黄袍加身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是如何得到的,所以建国之后将军事高度中央化,也就是强干弱枝的政策。

但是我们在看看宋朝周边的环境,契丹、女真、党项西夏、蒙古这些少数民族先后崛起,他们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原王朝。而宋朝的重文轻武基本国策在这种环境之下注定是失败的。

第二 科举制度的盛行

由于武将地位的下降那么必然文官的地位提高。

科举制始于隋朝,隋炀帝认为出人头地需要公平竞争,于是他开始实行科举制,但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没有来得及将这个制度发扬光大,虽然唐朝也实行科举制,但是状元郎大多出自官宦世家,出人头地的梦想,距离平民还是很遥远的,到了宋朝,这个从前也是老百姓的皇帝决定改变历史,他不许任何皇族,官宦之后参加考试,废除了公荐制度,杜绝了官员联合舞弊的可能。

随着文人地位的提高武将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科举制度的盛行在大宋王朝刮起了一阵读书风。

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 宋朝先天不足的地盘。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宋朝的痛处。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当然契丹也不会白白出兵的。

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和与辽太宗约为父子为代价才换来的契丹出兵。

石敬瑭也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

公元938年,石敬塘把燕云16州之地贡献出来,使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一线。燕云十六州为中原地区天然屏障相当于国门。

宋朝的统治者多次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几次准备或攻打未果后,不得不放弃。

致使少数民族的铁骑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中原地区。

虽然说中国每个朝代都难免受到少数民族的骚扰

从秦汉时的匈奴到唐代的突厥,但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被中原王朝抵御在外,即便遇到再强大的少数民族,中原王朝也能保证在防守的状态下不失时机的进行反击,例如汉武帝时期。特别是唐朝全盛时期,曾一度令周边各少数民族向其俯首称臣,称其李世民为天可汗,然而,宋朝虽然富有,可偏偏总是被少数民族政权逼的走投无路,割地赔款。

以上几种原因导致宋朝对外战争败多胜少直至灭国。

那么为什么宋朝这么富有呢?

这就跟前朝有关。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这是一个原因。

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为躲避战乱人口迁移到南方大大刺激了南方经济,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我是爱好历史的上班族希望大家留言讨论点赞关注。

7. 唐朝一共有几位皇帝被逼逃出长安?

谢邀,我是风情,“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学会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是太宗李世民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治国良策,然而他的后世子孙显然并没有听他祖先的话,堂堂大唐王朝皇帝,竟被叛贼数次逼出帝都长安,落魄逃走,差点命都没了,实在是唐朝的耻辱,若太宗李世民在天之灵看到他的子孙如此场景,不知又是做何看法呢?

第一位:唐玄宗李隆基

玄宗李隆基前半生功勋卓著,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政变,可以说李隆基是大唐王朝开元盛世的第一手缔造者,然而玄宗在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在罢免多位救国宰相之后,奸臣李辅国上位,自此矛盾愈发深厚,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天宝15年(公元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哥舒翰出军迎战,兵败被擒,同年6月,叛军长驱直入,进攻帝都长安,玄宗闻风而逃,成为唐朝第一位出逃长安的皇帝!

第二位:唐代宗李豫

代宗李豫,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继位,继位次年即平定安史之乱,新唐书评论代宗为

盖亦中材之主也。而在旧唐书中,得出“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的君主,在唐应宝二年(公元763年)因权臣程元振阻挠吐蕃一直攻到占邠州(今彬县),代宗才得知叛军已经马上攻进长安,仓促派遣将领迎战,由于组织不力,没有集结足够兵力,代宗不得出逃帝都长安逃往陕州(河南陕县)成为唐朝出逃长安的第二位皇帝。

第三位:唐德宗李适

李适,代宗李豫长子,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登基为帝,在位之后,勤于政事,颇有一番中兴之势,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都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原本就是走个过场的事情),但德宗决心削藩,如此好的机会,李适怎会放过?李适严词拒绝,李惟岳随即联合多名节度使起兵叛乱,即四镇之乱:德宗派兵平叛,因赏赐不周,平叛部队也反水,即泾原兵变,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叛军又一次攻陷帝都长安,德宗率文武百官出逃奉天,成为唐朝第三位出逃长安的皇帝,史称奉天之难。

第四位:唐僖宗李儇

原名李俨,唐懿宗病重弥留之际,李俨在宦官的大力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懿宗驾崩,李俨登基为帝,改名李儇,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军抵达潼关,直逼长安,僖宗得知后异常恐慌,君臣相对哭泣,束手无策,自此唐朝皇帝再次被逼出逃长安,僖宗成为唐朝第四位出逃长安的皇帝。在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李克用反叛,大败朱玫,叛军又一次剑指长安,僖宗再次出逃,昔日风光的大唐王朝落魄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嘘不已。

第五位:唐昭宗李晔

李晔于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年份挺吉利,就是运气不太好)继位,继位之时,经过前几任帝王的折腾,大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帝国的统治危在旦夕,昭宗虽有救国救民之志,但他还是没有那个能力,虽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但效果却并没有他想的那样好,反而致使他终生受限于权臣李茂贞与朱温。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李茂贞联合节度使率军攻入长安,昭宗出逃终南山。唐乾宁三年(公元996年),李茂贞再次对朝廷用兵,昭宗屁股还没捂热,又再次出逃。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朱温于李茂贞混战,朱温获胜,大有弑君夺位之势,昭宗碍于情势,又一次出逃长安。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昭宗被宦官劫持,强行迁往东都洛阳,这是昭宗最后一次出逃,没过多久昭宗在洛阳被弑,成为唐朝第五位出逃帝都长安的皇帝,而他的儿子李祝即唐哀帝,也就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于公元908年被朱温废杀,自此唐朝灭亡,结束了这个伟大王朝在中华大地上289年的统治。

结语

有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98)
与爱无缘(叫作无缘夫妻却又苦苦思念)
上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相关推荐

  • 住房公积金查询网(掌上12333可以查公积金吗)

    通过12333不可以查询个人档案,12333只是提供个人养老、医疗保险和公积金查询。查询个人档案的方法如下:1、社会人士的档案会存放在单位或者人才市场,可以去单位档案管理处查询自己的档案。2、如果单位将员工的档案寄存在人才市场,可以通过电话或...

    2023年12月24日
  • 柏莱雅眼霜怎么样(珀莱雅的眼霜好用吗)

    好用。每次晚上熬完大夜之后,眼部的皮肤就是很松弛,而且黑眼圈很重,用完这款眼霜之后,眼部的状态简直焕然一新。直接拯救了我的黑眼圈,眼周颜色简直就可以消失好几度,特别好用。...

    2023年12月25日
  • 体积电阻率(陶瓷表面电阻率什么意思)

    表面电阻率是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表面电阻率不是表征材料本身特性的参数,而是一个有关材料表面污染特性的参数。因为体积电阻总是要被或多或少地包括到表面电阻的测试中去,因此只能近似地测量表面电阻...

    2023年12月25日
  • 满江红在自然界中是什么(江南满江红写怀的古诗)

    江南满江红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1.江南满江红是王之涣所作的古诗。2.首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江南”二字,这说明诗人的写作背景与江南相关。而“满江红”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景色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反映。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可以确定这首诗是王之...

    2023年12月25日
  • 小泽优名(颜值比较高的日系女星有哪些)

    颜值比较高的日系女星比较多,你们说过的我就不说了,说我认为漂亮颜值高的好了,多图,手机网速差的不建议打开。首位柏木由纪。第二个小樱花,第三位新木优子,第四位深田恭子。第五位要介绍的必然有我希佐佐木希,第六位桐谷美玲。第七位比嘉爱美。第八石原里...

    2023年12月25日
  • 湖南金鹰卡通(为什么我家数字电视收不到金鹰卡通)

    1.不能收到金鹰卡通2.这可能是因为数字电视的接收信号不稳定或者没有正确设置3.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问题:首先,确认你的数字电视是否连接了正确的天线,并且天线的位置是否合适;其次,检查数字电视的设置菜单,确保已经搜索到了所有可用的频道...

    2023年12月25日
  • 腋下臭怎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腋下感觉有存在有味道症状,那这种情况出现主要考虑是由于存在一定的汗腺分泌异常有关,如果腋下味道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亲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除液臭的可能性,平时需要多吃点水果蔬菜,尽量避免活动,避免大量出汗引起其他风险的。...

    2023年12月25日
  • quyuan(屈原什么民族)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

    2023年12月25日
  • 与爱无缘(叫作无缘夫妻却又苦苦思念)

    这种感情看来很多男士都经历过。其实,无缘夫妻并不一定要苦苦思念,这种有贼心没贼胆的的相思,心很累,而且不管你身处那里,都会提心吊胆的隐藏着自己见不得光的情感,特别是在家里,手机不敢离身,听一个电话发一条微信都像做贼一样,害怕给老婆发现,更害怕...

    2023年12月25日
  • 唐朝被谁灭的(突厥是怎样灭亡的)

    突厥汗国(552年~654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

    2023年12月2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