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幻灭

如果他一生中能够从灵魂深处爱上一个女人该有多好,哪怕只有一回,哪怕这会令他心碎欲裂,令他神志不清,让他终日像吃了迷魂药......

这是《等待》中主人公孔林,在等待了18年的爱情幻灭后,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这个秋日,我邂逅了哈金这本《等待》,干脆、利落、但朴实的语言,瞬间抓住了我,一页页看了下去,直到华灯初上,夜幕降临。

合上书,心沉浸在三个人命运纠葛中,徒留叹息。

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幻灭

余华是这样评价哈金的《等待》的: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力量无论他身在何处,他的写作永远从根部开始。哈金小说所叙述的就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根部。那些紧紧抓住泥土的有力的根,当它们隆出地面时,我们看到了密集的关节,这些老骥伏枥的关节讲述的就是生存的力量。

《等待》是迄今唯一同时获得两项全美文学奖最高荣誉的华人小说。与无数大作相比,它既无宏大的内容,也无史诗般的宣言,但它朴实的笔法,托起了一个平凡但揪心的故事,几个小人物的悲喜人生。

故事很简单,出场人物也不复杂,它虽以文革时期为背景,却抽离了暴力、疯狂与血腥,讲述了一场足足等待了18年的爱情,却最终幻灭的现实。

三个人因感情纠葛,都成了时间的囚徒,被动接受着命运的奴役。

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幻灭

01

顺从有那个年代的烙印,但趋易避难也是人性的劣根性。

军医孔林作为文化人,依然接受了父母包办婚姻,娶了淑玉。

那个年代,名著都只能偷偷看,思想禁锢,个性压抑,哪怕孔林多读了几本书也没有自己,骨子里随大流,缺乏担当。

第一次见面,淑玉显老,还裹着小脚,令孔林很嫌弃。然而他不想抗争父母,更不愿背上骂名,他温吞的个性,注定了他的顺从。

包办婚姻,两人都成了牺牲品。

淑玉在夫家任劳任怨,孝顺公婆,养育女儿,但丈夫心里没有他,常年独守空闺。孔林嫌弃淑玉带不出门,一边在单位过鳏夫一样的生活,一边羡慕别人家庭温馨。

埃里克.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谈到: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孔林的逃避,当然有时代的裹挟,但也无法忽视,人性中趋易避难的劣根性。毕竟顺从安排比起抗争,更容易,人往往拣容易的事做,而忽视责任,忽略自己要什么。

年轻的心砰砰跳动着,孔林遇到了青春、漂亮的护士吴曼娜,这个女人极大满足了孔林的虚荣心,顺水推舟发展成了别人眼里的情侣关系。

离婚开始提上了日程。

但每次回乡离婚,孔林要么被法官教育,要么被小舅子教训,离婚顿时像座大山,成了他心中艰难的事,于是他又逃了,选了条容易的路,医院规定,分居满十八年,单方面就可以解除婚姻。

十八年等待就此开始。

不得不说,孔林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相貌堂堂的文化青年,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对象,但其实他懦弱、没有担当、缺少热情、优柔寡断。

孔林不喜欢淑玉,想娶个合心意的妻子;淑玉以夫为天,没想过离开孔林;曼娜想拥有自己的家,等待着孔林,命运就这样让三个人挣扎在婚姻内外。

在这场三角恋中,谁都不是罪大恶极之人,但都成了摆脱不了的人性和现实下的牺牲品。

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幻灭

02

等待若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等来的终将是一场幻灭。

18年漫长的等待,是孔林心安理得过着平静寡淡的日子。但18年等待的煎熬,耗尽了曼娜的天真与温情,甚至毒化了她的心。

每次回乡探亲,孔林承诺一定离婚,这是他唯一为他和曼娜爱情做出的努力,但结果总让期待的曼娜心寒如冰。不安全感一直啃噬着她,曼娜也有过挣扎,她同意和魏副政委相看,将眼光投入身旁,也是想重新开始。

讽刺的是,孔林也支持曼娜与他人交往,觉得这样就可以卸下离婚的重负,他们的爱情还没有浓烈,就被现实支离。其实,曼娜追求的一直是属于自己的小家,而孔林追逐的是一个梦,只有舒服没有负担的梦。

但最终,大家都将曼娜视为孔林的情人,掐断了曼娜的挣扎,她只能死心塌地等够18年,花一般的年纪,还没开够,就在等待中凋零,心的煎熬,日夜不息。

漫长的18年过去,终于迎来了曼娜与孔林的新生活,但无法追回的青春,已经丧失的热情,都成了新生活的阴影,生下双胞胎的曼娜更是情绪健康双恶化,走在死亡边缘。

孔林的新家里,一个病重到歇斯底里的妻子,嗷嗷待哺的俩儿子,一大家子的琐碎杂事,他的理想早已幻灭,只余满身的凌乱与疲惫。

孔林后悔了。

他认真回顾一生,发现几十年来,他像个梦游者,过得浑浑噩噩,被外部力量牵制。别人推一推,他才动一动;别人扯一扯,他又挪一挪。他被规章限制,被舆论驱动,活在被动中,从未想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从未真正爱过一个女人。

18年等待的结果,淑玉最终失去了丈夫,虽然早已名存实亡;曼娜和孔林则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彼此伤害,痛苦挣扎。

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幻灭

03

叔本华在《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中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总在痛苦和空虚之中摇摆。

将人生的希望压在结果上,等待就成了煎熬。失败了,痛苦不堪;达成了,短暂的快感过去,漫漫人生路上的空虚又由什么来填补?

当孔林将人生的幸福寄托在与淑玉离婚,与曼娜结婚时,早已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他以为得不到的是他想追求的,却没有理清他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梦醒时碎了一地。

过年前,孔林去看淑玉和女儿,意外的,在前妻处,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宁,他动情的跟淑玉说了等他回归的话,但现实中,他等来的家庭却成了他新的捆绑。

这狗血的人生让他只余下无力。

六祖曾说: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要把握当下。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当下的每时每刻,才是我们握在手心,值得珍惜的光阴。

人生,最重要的其实是当下!

孔林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在憧憬中向往明天,在等待中告别昨天,虚度光阴,而唯独没有把握当下,用心生活。

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幻灭

04

孔林是典型中国式男人中他者的代表,受观念限制,为舆论左右,因懦弱放弃直面自己的人生,活成时代阴影下的傀儡,终究光阴虚度,自品苦果。

孔林式悲剧,也是放弃做人生主人的悲剧,是每个没活明白的人,埋怨上帝不公的糊涂账。

他顺从父母的包办,但阻挡不了爱慕的心;他妥协于对美好的追求,但又不想为新的生活披荆斩棘;他恪尽职守为规定等待18年,等来的却不是想要的生活,他的等待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孔林这个人物,终其一生,都在思想的枷锁中挣扎。他以为他是顺应时代的要求,配合着他人的想法,从未越雷池半步,但他的人生始终为别人所左右,总在患得患失中徘徊。

而淑玉和曼娜作为两个女性他者,也一直没有独立的自己,始终像两个客体,等待着孔林的选择,或者说妥协于社会对她们的定义。

《等待》中主人公思想中的枷锁,即使今天也值得反思,就算时代变迁,但人性中无法彻底摆脱的负面因素,随时也可能引发另一场悲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我们在跳出孔林式悲剧的同时,是否又不自觉陷入了当代的怪圈?也许这就是《等待》所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做自己的主人,活得清醒明白,活出自己。

有人说,痛苦与无聊是人生的常态,但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把握住自己的每一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气神,不管未来如何,主动的人生,才是热烈、畅快、鲜活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坐看”,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74)
哈金《等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上一篇 2024年02月09日
东归英雄传主题曲(鸿雁寄情歌曲原唱)
下一篇 2024年02月09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